在三亚大蛋村寻找鉴真

原称“大疍村”,因大疍港而得名。据说因疍家人曾生活在此,所以取“疍”字为港口名,亦为村庄名。由于人们对疍民世代居住于此的历史知之甚少,且“疍”字较生僻,极少使用,再因读音相同,所以被写为“大蛋村”。

据《宋高僧传》等记载,鉴真俗姓淳于,广陵江阳(今江苏扬州)人,自幼出家,曾游历洛阳、长安等地,究学佛教三藏。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。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应日本留学僧荣睿和普照之邀,决定赴日弘布戒律,但五次东渡未能成功。其间双目失明,荣睿身亡。天宝十二年,其第六次东渡,于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底,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(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)登岸。

据史料记载,鉴线岁随父于扬州大云寺出家,苦读经书,26岁成为精通佛教律宗学说的有名和尚。他以扬州为中心,开始了此后三十年在淮南地区广泛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。55岁时,鉴真住扬州大明寺,为众讲律。

从2002年开始,崖州区港门村人王珠伟与姐夫“守护”在大云寺遗址,加上同村另两位朋友。21年后,他们从青年变成中年,

“神奇”的是,清代《崖州志》并没有大云寺的只言片语。有专家分析,其应该是《崖州志》中的开元寺。志有云:“开元寺,在城南百余步。”不仅地理位置符合,且有历史痕迹可寻——唐武则天因信奉御制《大云经》,敕令两京(洛阳、长安)及天下诸州兴建大云寺,原有的佛寺也要更名为大云寺,振州大云寺也就是这一时期兴建的。

何以端讲到,按照一般水文规律,唐代琼南山林砍伐轻微,宁远河远非后来淤积之浅。其宽广的喇叭状河口一直伸延到城边河道,海船可以顺“振州江口”直抵离城不远的码头靠泊。“假设城边码头是一道木栈桥,旁边就是小广场,平常装卸货物,有不长的宽阔好路通入州城。这样,登陆过程就完全不同,整个迎接就顺理成章了,冯崇债的安排就既隆重、又得体了。”

他说,关于隋唐振州“城港紧邻”的判断,还应该看到古人的投票。“我们探讨古远琼南的时候,不小心就容易掉进两个误区:一是将当时的社会规模和生产力高估,二是将古人的知识经验能力低估。隋唐之琼南,极边荒远,烟瘴致命,风暴无常,更兼土著语言不通,桀骜不驯,南下的弱小农耕圈,是一个披荆斩棘的缓慢适应发展过程。但是进入琼南的主导人群,是携带华夏先进文化的,官长和幕僚不乏头脑,深知天时地利之重要及要诀。”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